白腹巨鼠是一种仅在中国分布的鼠科动物,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山地林区。它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,主要是因为其数量正在减少,面临着生存的威胁。
白腹巨鼠通常在晚间活动,善于攀登和冬眠,主要采食植物的茎、叶等绿色部分。一年能繁殖两次,每胎产2~4仔。然而,尽管它具有这些适应环境的特性,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,如森林砍伐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猎等,白腹巨鼠的栖息地受到破坏,导致其数量逐渐减少。
因此,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,避免其灭绝,白腹巨鼠被列为了保护动物。保护白腹巨鼠的措施包括保护其栖息地、禁止非法捕猎和贸易等,以确保其种群的恢复和维持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如需更专业的解释,建议咨询动物学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。
白肚山鼠的体型最大能达到75厘米长,重量可达2.6千克,可以说很大了。。
同样巨大的还有新几内亚的滑尾鼠(Mallomys,滑尾鼠属)。该属的一个物种于2009年在与世隔绝的博萨维死火山被发现,非正式名称是“博萨维毛鼠”,其长度达到82厘米,重量为1.5千克。
两胎。
繁殖方式白腹巨鼠一年繁殖2次,春、秋季各繁殖1次,每胎产2-4仔。
白腹巨鼠,又称安氏白腹鼠、山老鼠、安氏鼠,是啮齿目鼠科白腹鼠属哺乳动物 。白腹巨鼠是大型鼠类,大小与青毛鼠相似。